什么是营地教育What is the camp Education美国营地协会1998年给出的定义是:“一种在户外以团队生活为形式,并能够达到创造性、娱乐性和教育意义的持续体验。通过领导力培训以及自然环境的熏陶帮助每一位营员达到生理、心理、社交能力以及心灵方面的成长”。我相信在一个组织良好、精心设计的夏令营里,短短几周的时间,学生的所学可能就会超过一年的正式课堂教育能为其提供的内容。——哈佛大学校长 查尔斯.艾略特学校非常利于知识的传授和逻辑的锻炼,而营地教育则以欢乐和体验的方式,更能促进大家的理解、学习和创造。——美国教育家 Linda pulliam营地教育让学生以全社会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在一次次尝试中获得最终的成功。营地教育和学校教育加在一起,让我们的教育体系变得非常完整。——哈佛大学校长 查尔斯.艾略特早期的营地教育活动主要是以户外营地的形式,将青少年从城市生活中解放出来,在更为健康和谐的自然环境中接受知识和锻炼技能。1929年,营地董事协会纽约分会正式将“营地”的职能定义为:一种特定设计的教育形式,旨在关注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情感表达、户外生存体验、积极的社会参与、品味和鉴赏能力以及心智成长。无论何种营地形式,共同的特点为在一个特定的社区内,由受过训练的老师,根据年龄段孩子的特点精心设计主题课程,以体验式学习为基础,引导青少年“有目的的玩”和“深度探索自己”,借此培养孩子的全人素养及综合能力,达到生理、心理、社交能力以及心灵各方面的成长。
营会的学习模式Camp learning model传统教学是由老师告诉你什么东西是重要、应该学,什么时候学如何学,过程造成教学以老师为中心,学生为被动学习的状态。现代教学改革,着重以构建主义为思维,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学生第一身去实践、理解,继而构建自己的知识架构,并把所获得的知识实践应用于生活,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21世纪学习需要现今是急速发展、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但同时全人类也难逃一系列严重的社会与生态问题;例如能源危机、人口压力、粮食匮乏、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种族歧视...面对以上种种对人类生存已构成威胁的全球性危机,加上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挑战,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提交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其提出的解决方案是“教育的四大支柱”,指出21世纪教育需要培养学生学会的四种能力:学会认知(Learning to know) 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认知工具求知,发现问题,探究知识及构建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方法,以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 既要学会实践,更要学会创造,过程必须建造可供参与及激发兴趣的环境,使学习者通过环境的交互作用,从而实践。并通过做事获得知识和能力。学会合作(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 使学生学会设身处地理解他人,从而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偏见与敌对情绪。学习和周围的人群友好相处,并从小培养为实现共同目标与计划而团结合作的精神。学会生存(Learning to Be) 学会生活,关注自身发展。以“知识-能力-情操”三维教学目标,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还注重能力和高尚情操的培养。值得留意,以上四种能力的培育完全可以在营地教育展现这是传统教育所不能及的。
营地教育让孩子在体验中成长无论何种营地形式,它们共同的特点是体验式学习,通过富有创造性的营会活动,让孩子“有目的地玩”和“深度探索自己”。近几年,国内也有不少机构开始推出营地教育类产品。目前市场上该类产品大致有两个方向,一类是技能提升类,另一类则偏向心智成长方面。前者设计思路相对要容易一些,比较受欢迎的是体育类的项目,如滑雪、帆船,还有较为热门的军事主题及科技类项目;后者的设计思路更复杂,要通过不同的活动提升多方面的品质,比如财商、创造性思维。不管是心智提升类还是技能提升类,营地教育有两个元素是很必要的:一是能够提供不太相同于平时的成长环境和经历,学生能够收获原来没有的成长;二是一定要有相对封闭的集体生活,小伙伴们要一起吃,一起住,一起解决困难。在集体生活中暴露出自己真实的一面。
营地教育就是为了个人的教育及全面发展而在户外进行的经验性活动,运用各种感官——听觉、视觉、嗅觉、味觉等在户外进行观察和理解,覆盖知识、技能和态度三方面,发生在户外的一种丰富课程教学的方式,包括环境教育、观察教育、探险教育、学校野营、荒地“治疗”,以及其他娱乐性教育,以期完成各种学科教学目标以及交叉学科教学目标的教育方式。
在日本讲究歩育,运用徒步教育孩子,提高感知能力,让孩子们的生命更加璀璨丰富。将徒步运动作为国民健康运动的重要部分以及找回家庭亲情关系的重要手段;走进自然培养健全的人性(内心世界),培养孩子自信阳光外向的性格。
美国研究也发现,营地教育,尤其野外徒步旅行可提升创造力,有益大脑健康。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培养学生具有同心协力和自主自律的精神,让学生了解乡土和国家的现状、传统、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拥有健康、安全的快乐生活。 而在国内,北京大学生体育协会杜松彭主席指出:体育工作在中国国内还存在很大问题,国内学生不爱体育课不爱户外,而国外孩子一到周末就撒了欢儿似的深入到大自然里去自发锻炼,这说明中国体育课的主要目的其实是将体育课变成一种收获,让学生们爱上体育,让户外成为青少年周末休闲的一种方式。 学习国外先进教育模式及理念,推广营地教育,是解决国内青少年成长及教育问题的重要途径。
来源:营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