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这个类似小时候学校组织的夏令营活动,如今已经成为一种十分洋气的新旅游形态。尽管费用不菲,但并不能阻止老师、家长以及各种教育机构对其趋之若鹜。随着人们对优质教育的渴望,促进了高收入阶层的家庭对国外教育的消费欲望,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有能力并愿意为孩子的教育做出投资。
相关数据显示,2015 年我国38%的家庭每年教育支出超过6000元人民币,其中约三分之一的家长投入过万元,特别是随着家庭整体收入的提高,家庭对教育越发重视,教育投入成本也越发提高。
研学与露营的联系
研学(Study Abroad),是世界文明中最传统的一种教育方式,在欧美国家游学的历史已超过百年,是正规教育的大众化补充,有着较为成熟的行业规范体系,被纳入规范化轨道,有相应的部门作为监管,国家出台相应守则和指引加以引导,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资质有具体要求,这也是该行业发展迅速的一个重要原因。
研学产业包含校外教育、教育旅游、户外活动、营地教育、亲子体验、研学修学旅行、社会实践等细分领域,属于教育和旅游的交叉行业,是学生基于自然、社会和自身生活,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然而,目前国内的研学旅游大多还停留在境外团式出游的模式,通常是组织学生参观纪念馆、博物馆等地方,之后仍然回归到写观后感的盲区。
走出营地的课堂
游学是将传统的夏令营模式加入了拓展和文化素质教育,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这和露营地教育颇有一些共同点。反观营地教育,费用偏低,参与人群却寥寥无几,原因是场地局限性大、活动内容单一、吸引力不足,基本以在露营地里体验亲子教育、DIY手工、户外拓展等为主,并没有达到增长见闻,扩展心胸、开阔视野、学到在书本中无法获得的知识。
笔者认为,营地教育可以更多关注国内自驾游线路,房车旅游与研学旅游产业相结合,既然是把课堂开在大自然中,我们为何不追随更美的风景,祖国有那么丰富的旅游资源,营地数量也逐年倍增,且许多营地就建设在著名风景区周边。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行走中阅读,增长见识,增加民族自豪感的红色旅游,也非常顺应当前教育部提倡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