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就是交通成本太高,一线城市的交通太不方便了,而营地一般都分布在远郊,舟车劳顿,花在路上的时间太长,家长和孩子的痛苦指数高,交通便利的城市营地会有较大发展的空间,或者把营地教育的理念和手法引入到学校或者社区。
时间成本
其次,就是孩子的时间。现在一线城市孩子周末时间基本上被各种补习班和辅导班填满。孩子的时间是真正的“稀缺品”。营地教育要发展,必须和现有的各类培训班争夺孩子的有效时间。
经济压力
再次,许多观念还不错的中产家庭背负着沉重的住房贷款,和一线城市相比,没有贷款压力的三四线城市青年实在太幸福了。
基于此,具有教育、旅游、娱乐综合功能的营地在国内三四线城市发展空间巨大。
一起看看下面这一组数据,也许能成为以上观点的佐证。
从人口的角度看,三线城市总人口增长明显比一、二线城市迅猛,近十年内达到翻倍,三线城市的人口数是一线城市的6倍左右。从人口基数上来说,未来消费升级的重心消费群体,必然在人口规模更大的三、四线城市。
三、四线城市购买力增长迅猛
从宏观层面看,从80年代开始到2008为近30年期间,全国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自2008年开始,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开始出现下滑趋势,三四线与一二线的收入差距在缩小。
从农村居民绝对可支配收入水平来看,2000年后开始呈现加速增长的趋势。一方面,人口红利末期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升带动了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长;另一方面,国家政策对于农村经济的扶持也在增加。
根据麦肯锡的数据预测,未来十年,中国城市家庭消费中产阶级及以上占比将大幅度提升,预计2022年达到81%,成为中国消费升级的最主要贡献。其中,三四线城市的中产阶级将成为未来占比增长最快的群体。
从基础消费向更高层次的消费转变
三四线城市消费者以往的可支配收入最终大多转变成了银行存款。购置房产、子女教育、养老准备、医疗花费等潜在需求的现实存在,中国人不敢花钱而大多选择了最为保险的银行存款方式。因此,中国的储蓄率相对于周边及欧美国家一直处于高位。
过去几年,随着家庭财富的累积,相对于上一代人家庭视角下的选择,80、90后更多站在自我视角下,储蓄率是下降的。由于三四线房地产消费水平与一二线城市存在巨大差异,在没有房贷压力情况下,实际可支配收入蕴含的能量更大。
事实上,在购买力允许的情况下,完成了生理性的需求之后,人们的需求层级将会自发上移,随之而来的消费升级的本质也就意味着消费的种类从基础型消费向更高阶层的消费转变。
消费升级的重要体现之一在于消费者愿意为一些边际改善支付更高溢价。这些溢价具体地体现在满足高层次的需求:
以教育为例,随着年轻一代父母观念的转变,尤其是在信息发达的当下,三四线城市对新教育理念的接受程度绝不逊于一线城市,而与此同时僵化的教育培训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家长嫌弃,觉醒后的家长更需要关注孩子成长而非仅以成绩提升为目的教育模式。
营地教育恰好能切中家长的需求痛点,这种在户外以团队生活为形式,结合教育学发展心理学等跨学科的理论及实践,达到创造性、娱乐性、和教育意义的持续体验,鼓励和引导青少年发现潜能,帮助每一个孩子达到生理、心理、社交能力以及心灵方面的成长。
在三四线城市做营地教育有天然的势能
如今困扰营地教育发展老大难的问题是土地的短缺,而三四线城市相比于一线城市有更充足而自然环境优美的土地资源,从全国教育营地选址来看,大多数选在一线城市郊区或者直接选在三线城市。
营地教育产品和其他商品一样,高性价比更受市场青睐,无论是自然环境资源还是物价水平三线城市有着天然的优势。交通越来越便捷、餐饮和住宿条件相比于一线城市差别不大,也是未来营地教育能在三线城市发展繁荣的基础支撑。
▲ 数据来源:国家旅游局
同时教育资源从相对集中的一线城市逐渐向教育资源贫乏的城市流动将成为未来一大趋势,而营地教育在发展中恰能把高质量的教育模式带到三四线城市,是非常优质的载体。另外,在整体成本更低的三、四线城市,营地教育从业者也能更从容地打磨营地教育产品提升服务质量,而这也是教育消费升级中最优的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