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营地教育,推荐精品营地;助推素质教育,助力青年成长!国际国内冬夏令营项目细分平台!致力推进健康的营地教育生态!
营地教育网
营地教育公众号
营地教育公众号
营地教育咨询合作

智能渠道报名系统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渠道申请]填写申请资料

营地教育吧(服务号)

×
 
当前位置: 营地教育网 » 营地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研学旅行要成为“刚需”,为何还有不少学校在观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9-25  来源:孙光友 营地教育  浏览次数:464
核心提示:伴随着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文,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受到高度关注,专家学者发表了诸多观点,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我也有“一己之见”。
   伴随着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文,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受到高度关注,专家学者发表了诸多观点,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我也有“一己之见”。

  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如《意见》指出,从先期试点情况来看,仍然有一些地区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协调机制不完善、责任机制不健全、安全保障不规范等问题,制约了研学旅行有效开展。可以预想,各级政府如果没有特殊举措,《意见》的贯彻执行一定会遇到许多困难。

  问题的关键是学校积极性问题。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各中小学对研学旅行很难抱有浓厚的兴趣,不少学校有可能继续采取观望的态度。

  学校之所以不主动,主要是存在四大难题:

  一是安全难题:开展研学旅行必须以确保安全为基本前提,涉及教育、旅游、交通、公安、食品药品、保险等多个部门和家长的配合。看上去并不是学校一家的事,但真正出了安全问题,处于弱势地位的还是学校,主要的受害方也只会是学校。家长闹事、上级追责都找学校,学校找谁呢?

  二是协调难题:开展研学旅行不仅安全工作的牵涉面广,其它方面的组织协调任务也很复杂,从11个部门联合发文就可见一斑。一些行政部门仍存在懒政、不作为现象,需要学校“低三下四”的协调,怎能让学校不头痛?

  三是经费难题:《意见》提出可探索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而现实是大部分中小学校没有能力建立这样一个机制。在稳定可靠的经费来源还没有建立之前,学校如何开展研学旅行?

  四是效果难题:为避免“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现象,《意见》提出开发一批育人效果突出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建设一批具有良好示范带动作用的研学旅行基地,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研学旅行精品线路等目标。这些目标要求都是必需的,但标准也是很高的,各中小学校如果独自行事,怎能具备这样的能力?

  实际上,从《意见》提出的工作目标、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来看,开展研学旅行无疑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并非通常流行的“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那么简单。专业性工作就必须有专业化运作机制保证,否则就达不到预期效果。显然,目前各中小学校都不具有这样的专业性。

  笔者以为,《意见》既然明确要求各地成立由教育部门牵头,发改、公安、财政、交通、文化、食品药品监管、旅游、保监和共青团等相关部门共同参加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协调小组,那么,各地可以进一步在此协调小组下专设独立的研学旅行社或研学旅行学校,为本地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提供专业化服务。

  如果各地成立了专业的研学旅行社或研学旅行学校,各中小学校只需按照要求,结合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灵活安排研学旅行时间,然后与研学旅行社或者研学旅行学校做好对接工作即可。安全问题在专业化的运作机制中无疑更有保障,而协调和筹措经费等事项,专业机构在审批和建设过程中一次性即可确定,无需劳烦各中小学校每次活动都走繁杂的程序。

  更重要的是,专业机构能够采取专业化手段解决课程开发、基地建设、线路设计和相关师资培养等一系列问题,确保研学旅行的质量。这样,相关的制约因素一经突破,学校一定会变被动为主动,研学旅行也就进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 营地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营地资讯
点击排行
营地教育(公众号)

营地教育(公众号)

营未来(公众号)

营未来(公众号)

自然教育师(公众号)

自然教育师(公众号)

研学安全员(公众号)

研学安全员(公众号)

营地教育(toB渠道采购)

营地教育(toB渠道采购)

爱拼营(toC拼营)

爱拼营(toC拼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