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数据显示,目前,国内中小学生人数过亿,2016年游学行业市场空间约300亿元,未来5年还将保持30%到50%的复合增速。这样吸引人的“香饽饽”引起了各路“豪杰”的争抢。旅行社、在线旅游企业、教育企业甚至私人都争相抢滩布局,誓要分一杯羹。然而,随着市场的兴起,随之而来的是问题的层出不穷,游而不学、质价不符、学而不真………这些问题困扰着学校、家长和孩子,也同样让业界对前途无限的市场,充满了忧虑。
什么才是真正的研学旅行?
随着近年来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素质教育的积极推进,研学旅行开始逐渐被重视。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倡导“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正式为研学旅行正名。此后又有系列政策出台,研学旅行开始受到教育界、旅游界和学生家长们的普遍关注。
去年12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旅游局等多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其中明确: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意见》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中小学开展研学旅行的指导和帮助。各中小学要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避免“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现象。
今年暑假初期,同程旅游发布了《2017暑期亲子游与研学旅行趋势报告》(下称《报告》),在有关出游动机的在线调查中,持有趁着放暑假“让孩子出去增长见识”的目的的父母占比高达51.6%,其次是为了让孩子过一个快乐的暑假,占比33.8%,也有部分家长希望以一起旅行的方式多陪陪孩子,占比12.1%。
在调查中,对于送孩子参加研学旅行的动机,家长看法也非常多样,有的人希望通过参加研学旅行让孩子增长见识,有的人则希望,可以通过一些出境游的研学考察为孩子未来出国留学打下基础。
就职于深圳某大型央企的蒋女士今年暑假花了5万多块钱,送13岁的儿子参加了英孚教育机构组织的“伦敦英国全境游”的活动。刚到第一天,儿子就打来电话要求增加手机上网流量包,被她果断拒绝,在她看来,参加研学活动正好让一直“手机”不离手的儿子远离网络,去发现现实世界的精彩。她表示,自己平时工作忙,暑假没有那么长的假期可以陪伴儿子出游,而且随着儿子年纪的增长,更愿意和同龄人一起玩耍,所以,虽然觉得很贵,但依然决定“一掷千金”让儿子只身远赴英伦,“学到什么”不是第一目标,重要的是,让身为独生子的儿子能够学会在陌生环境下如何与人相处,快乐地增长见识。
而作为资深的媒体人的邓女士,则对“研学旅行”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她认为目前国内“研学旅游”市场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很多线路都是“华而不实”,为了让女儿能够参加“最接地气”的夏令营,她早在暑假前就做足了功课,通过网络申请报名的形式,给女儿申请了在美国参加夏令营的名额,她认为这样的活动才能让女儿真正融入环境,并且增长见识,培养独立的能力。
专业人士认为,学校要把学生通过研学“送出去”,也要使学生们通过研学可以“学回来”,因此在甄选旅行机构时,要考虑价格,考虑资质,考虑行程、课程设置,考虑陪行人员;家长要转变思路,不要看孩子出去拍了多少照片,走了多少景点,而要看孩子们学到多少知识。行业要转变思路,把接待成年人的多看、多买、多吃的三多,转化为可以让学生多学习、多动手、多交流。
研学是目的 旅行为载体
今年5月1日,国家旅游局发布的《研学旅行服务规范》行业标准正式实施,加上教育部、国家旅游局等11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两份文件“双管齐下”共同推动研学旅行在全国范围开展。
旅行社人士介绍,回顾过去3年多的政策变化,研学旅行经历了“发布推行意见”、“正式规范出台”再到“全国铺开实践”的演变历程,研学旅行也发生了三种变化,即由选修课变为必修课、随机性变为计划性、少量参与变为广泛参与。
2017年是研学旅行正式开启的 元年 ,随着市场需求大量释放,研学旅行将成为旅游领域新的发力点。目前研学旅行已被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中,由选修课变为必修课,在学期中开展,这就打破了过去学生出游集中在暑期的惯例。在非旅游旺季交通、酒店等资源较为充裕,旅行社可更好地发挥自身专业优势,采购更多研学旅行基地资源,自主设计研学旅行课程,开发更多研学旅行品类,不断丰富和完善产品体系。
根据《意见》的规定,研学旅行的目标客群为年龄在6—18岁的中小学学生,是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按照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将划分成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要根据研学主体的年龄、学业、性格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产品研发,把体验需求和课本知识融入到产品中,把旅程变为课程,凸显“学”的价值。
建立标准 合作共赢
由于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有业内人士表示,研学旅行基地、机构的资质参差不齐、准入门槛高低不一,很容易存在一哄而上、杂乱无章的现象。政府、学校和相关机构都要避免研学旅行停留在“走马观花”或出现“假大空”情况。研学旅行涉及环节多,学校往往无法一力承担,需要委托社会机构开展。旅行社也面临要解决目的地资源、课程设计、研学导师、如何开拓学生客源等问题。
业内人士认为,鉴于学生对环境的适应性慢、对意外的应对力弱,应该在起步阶段就建立行业标准,包括资质标准、接待标准、投诉渠道、应急措施等等。目前教育机构有经验无资源,旅游机构有资源无经验,应该做好这两个机构的对接与合作,使研学产品真正成为助力学生成长的教育工具。
目前,旅行社可与知名教育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创立“旅游+教育”模式,注重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结合,共同研发具有研学旅行特色的行程安排、课程内容。在出游安排和行程设计上注重内涵打造,设计一套完善的研学旅行规划,如根据不同研学行程,定制专属研学旅行教材;在服务、人员配置、安全管理方面严格遵守国家标准规范,随团配备研学导师、导游、安全员、项目组长,高标准规定工作人员与学生配。研学旅行是以“研学为目的,旅行为载体”,将研学旅行计划有机融入到学校的教学计划中,在此过程中,旅行社应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提供优质服务及全面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