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昂的费用,似乎并没有影响到营地教育的火爆程度。据调查,参加一个营地教育项目,要花近两万元费用,而如果是国际营,可能要高上数倍。火爆的营地教育,目前看来仍是属于高端教育项目,这一方面是一些营地教育机构的热炒,另一方面也来自家长特别是相对富裕家庭家长的跟风。国内的营地教育要走上规范化、普惠化的轨道,还有不少的路要走。
营地教育发起于国外,作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补充,营地教育日益受到人们重视,而在发达国家,营地教育甚至已经纳入常规的学校教育体系。美国每年有超过一千万的儿童和青少年通过营地教育学习成长。事实上,不同的营地教育,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重要的人生体验,在这种体验中通过与大自然的接触,与来自不同家境背景、地域背景的小伙伴一起学习生活,学习生活技能、提高社交能力、培育团队精神,对孩子独立生活和形成对社会、对世界的正确认识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也正是基于营地教育的重要性,2016年12月19日教育部联合11部门出台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提出要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帮助中小学生了解国情、热爱祖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着力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随后,各地也出台了实施细则,有力地推动了营地教育的发展。
但由于需求大于供给,许多营地教育机构在师资力量、管理水平、课程设计水平、配套营地建设等相关方面的发展不能达到要求的情况下,以营地教育为噱头,以圈人圈钱为目的,对营地教育进行炒作。而家长对“起跑线”的焦虑与跟风砸钱,进一步加剧了营地教育的功利化。许多营地教育机构不是沉下来积淀,而是急于在红利期圈人圈粉,在课程、导师、营地都不具备的情况下开营招生,导致营地教育的效果及安全都存在诸多问题。
因此,落实《意见》和相关要求,各地相关部门应当在对营地教育机构进行规范的基础上给予支持。应根据机构的营地建设、师资力量、课程优势等,对其开营招生的规模、地点进行适当指导性限制,并对其最终招生备案情况进行评估。而对安全达不到要求的则应强制先整改后招生,杜绝安全上的隐患。教育等相关部门可以探索在营地教育师资培养、营地建设、合作办营等方面的发展,以推动营地教育的规范化、普惠化,让营地教育不只是“砸钱教育”,而是成为青少年成长的常规教育模式。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对营地教育的认识非常重要。许多家长已经意识到营地教育的本质在于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成长,因此能够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营地教育。但大部分的家长对营地教育仍然处于盲目跟风的焦虑状态。他们知道营地教育是好的假期教育模式,愿意为孩子投入,却并没有将孩子视为营地教育的主体,而是完全主宰孩子的选择,不顾孩子的喜好和特点,盲目选择热门课程、热门路线、热门营地、热门机构,最终也就难以达到好的效果。
营地教育的宗旨其实是“有目的的旅行”,激发孩子们对学习、对生活的热爱。这不是家长通过砸钱就能够实现的,而是需要家长转变观念,让孩子成为学习、生活的主体,让他们能够自主决定一些与其认识水平相适应的事物。参加营地教育,孩子喜欢是第一位的需求,如果没有兴趣,很难通过短短的营地教育让孩子感受到快乐。当家长对营地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对孩子的主体地位有了实质性的定位,盲目跟风自然会少很多,营地教育才可能走出“砸钱教育”的陷阱。
(作者廖德凯,系媒体评论员)
《中国教育报》2017年07月18日第2版 版名:中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