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全社会上下对素质教育问题的广泛关注,其实就是从“营地教育”开始的。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营地教育开展较晚。上世纪90年代初,教育专家孙云晓的一篇《夏令营中的较量》,通过描写中日两国孩子在内蒙古的一次户外夏令营活动中的不同表现,暴露出中国教育的薄弱环节,由此揭开了中国素质教育的序幕。“一次特别的营地活动有可能会改变孩子的一生”,营地教育由于其形式的多样化和内容的广泛性,由于其体验式、实践育人的特点,对培养青少年的综合素质真正达到了“寓教于乐”——
让孩子从“低头e族”成为仰望星空的新一代
户外露营可以使孩子们走出城市,远离电脑、手机、iPad屏幕对眼睛和身体的损害,多参加户外拓展活动可以锻炼筋骨,增强孩子们的体质和协调性。户外新鲜的空气和美丽的风景,不仅对孩子的健康大有裨益,同时,大自然的神奇也会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观察能力,如美丽的星空、高山流水、四季变化、地域气候的差别等,有利于孩子去认知真正的世界。
让孩子敬畏宇宙、敬畏大自然,尊重其他生命物种
最常见的露营活动就是接触大自然、感受田野,孩子们在这里可以认识知了、蝴蝶、蜻蜓、壁虎、萤火虫等如今在城市中已经几乎消失的小精灵,学会理解生态系统和辨别生命形态,认识生物的丰富性及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从实践中自觉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团队意识
可以通过准备一顿野餐、搭帐篷等来提高动手能力,从玩中学习,懂得分享,懂得协同合作。
北京一所中学的学生还曾参加模拟城市的营地活动,由学生担任城市中的各种角色。一名学生后来总结:“城市模拟活动让我感受到了作为一个公民所需要承担的责任,所遵守的公德,所要尽的义务和可以获得的福利,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每一个决策貌似不重要,但都不可或缺,不同部门之间的配合,都需要我们有极高的沟通技巧和协调能力。这种感受是课堂学习难以获得的。”
让孩子个性得以张扬,打开心灵的樊篱,增强交际能力和交流欲望
孩子在户外会更加主动与其他小伙伴交往。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一起快乐玩耍的过程中,不仅身心更加舒畅,也可以提高与人交流的能力。户外露营也是父母与孩子交流谈心的绝佳机会,平时少有的专属时光,在美丽的风景中和放松的心态下,与孩子进行一次深入的对话,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消除平日生活中彼此产生的隔阂。
营地同时具有疗养和治愈的暖心功效
俄罗斯的“小鹰”国家营地曾在汶川地震后接待了184名中国灾区儿童,在当地进行为期三周的康复性疗养。俄罗斯著名的旅游圣地——黑海最美丽的4公里海岸线都给了这个营地,这里沙滩的沙质比黑海其他海滩都要好,孩子们在这里每天都参加既丰富多彩又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活动,治疗和康复效果非常好。
由此可见,营地教育就是以跨学科理论和实践为依据,以户外团队生活为主要形式,以提供融合创造性、娱乐性、教育性的创意课程为特色,鼓励、引导青少年探索自己、开发潜能,培养他们在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共处、共赢所需的意识与能力,包括跨文化沟通、领导力、生存能力、服务精神等,让孩子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身、心、灵、脑”得到全方位锻炼,不断提升触及灵魂的“获得感”。
“营地教育”概念和职能不断演进,世界范围内,营地教育作为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有效补充和组成部分越来越被重视,许多国家已经将营地教育纳入了常规的学校教育体系。近年来我国已成为世界营地行业发展最快的国家,很多有识之士在探索、创新素质教育新模式时发现、认识了营地教育。与中国青少年人口基数相比,我国营地的数量还不多,质量参差不齐,有质量、有品牌、有影响的营地少,整个行业缺少“顶层设计”,亟待政府的引导及行业规范。相信在业内人士的不断努力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在政府、民间对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已形成共识的大环境里,在国家已放开二胎生育的政策红利期,营地教育必将迎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作者:刘胜海,营地教育网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