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它就是即将投入使用的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
近日,在中心新办公楼里,我拜访了国内校外教育名家——王振民主任。
王振民主任
王主任是一位真正的教育“大咖”,拥有17年学校教育,25年校外教育资历,现任中国教育学会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分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全国城区少年宫工作研究会会长、宋庆龄基金会理事等职。而且,他是一位勤于思考、不断创新的教育人。
1997年,王振民担任北京丰台少年宫主任,当时丰台少年宫是北京8城区最薄弱的。在他治下,丰台区少年宫由北京城区最弱,一跃成为北京市规模最大,全国最有创新活力的少年宫,取经者络绎不绝。
我心中有许多问题。中国自己特色的营地教育之路究竟应该如何走?行业有没有前景?研学旅行和营地教育有什么关系?我把问题抛给王主任,而王主任也一一坦诚回答。
营地教育可以和研学旅行结合
“我们也经常思考,搞了几十年教育,其实教育与生活的结合,与社会的结合,是我们的短板,是欠缺的内容”。
王主任说,从时间上来划分,实际上学校教育和校外时间差不多,大概都在180天左右。学校给予孩子的教育是最基础的东西,但是孩子们真正走向社会、走进生活所需要的东西,不是学校都能给的,很多要通过校外教育来完成。
图片来自亿通营地
营地教育就是校外教育的一种形式,营地教育和教育部出台政策推进的研学旅行有很多契合点。比如说,研学旅行可以在综合实践基地进行,实际上也就是营地进行。与社会上的景点相比,营地有更多适合孩子的项目,封闭式住宿也更加安全。
“过去也有营地教育活动,比如夏冬令营的形式,但是,由于社会上很多人出发点不一,不是从教育的角度去策划夏冬令营活动,而更多的是从经营的角度去策划活动,所以导致夏冬令营良莠不齐。这次教育部推行的研学旅行,明确研学旅行作为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的一部分,这无疑将推动研学旅行和营地教育事业的发展”!王振民主任说。
研学旅行和营地教育应该怎么搞?
国家已经有了好的政策,接下来研学旅行和营地教育应该如何做呢?
“组织一场活动,我们首先要弄清楚教育理念是什么?要依据这个主线设计营地教育课程,设计研学旅行活动,这样才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效果就会很好。但是现在很多的活动设计缺少理念,尤其缺乏教育目标,比如通过一次研学旅行,孩子们要在哪些方面有所收获,课程设计规划中理念上、活动组织上、教育形式上要提出哪些要求”?
最近几年,营地教育开始在国内落地,一些营地已经建成运营,更多的还在规划和设计之中。王主任认为,要做好自己的营地,其实有很多国内外的经验可以借鉴,再融入一些自己的思考,结合本地的特点,这样活动方案就比较丰富,营地就能建设好。
图片来自亿通营地
“比如云南丽江亿通营地,孩子们到那里,不是盲目地那走一圈就完了,而是去了解研究丽江当地民族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体验丽江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样的营地是有灵魂的。再比如俄罗斯的少年宫和营地的关系,营地管理体系、营地特点等等,都值得研究。俄罗斯孩子暑假长,6月1号一直放到9月1号,三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基本上孩子们都在营地,都在研学旅行”。
学会研究政策利用政策,运营好营地
要在营地教育领域很好创业,要成为一位优秀的营地教育人,王主任给出了一个很好的建议:“要研究国家政策,利用好国家政策”。
“我们做营地教育,应该更多的关注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学习政策、研究政策、运用好政策。有时候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非常有利于我们事业的发展,但是由于你没有做过这方面的研究,很难利用好政策”。
“要确立好你自己的定位,你的教育理念是什么?教育活动实施保证是什么?政府可以购买服务,也会做一些比较。如果要理念没理念,要深度没深度,政府和学校很难选择你,家长孩子们也觉到你这没有什么收获。所以,做营地教育首先你得按照教育规律,教育的需求来设计你的运营方案”。
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未来剧院
交流结束后,王主任带我们参观了崭新的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这里正在进行紧张的装修,预计7月份可以完成。中心里面有整整一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中心,有非常现代的剧场,还有一个可以容纳三百多人的国际化营地。
除了承担中外青少年国际文化交流的职能,这里也将是北京孩子进行课外教育、参与课外活动的一个幸福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