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营地游戏并非玩玩而已,重在引导孩子的思考
一个好的主题活动,需要导师清楚的认识到活动所能给孩子们带来的意义,并非为了玩游戏而游戏。
当然多样性的活动能帮助吸引孩子的参与,但同样是一种活动,活动目的不同,活动形式相差极大。比如非牛顿流体试验,在科技营需要清楚的了解其原理与制作,增长学科知识,而在人文营里,它的目的是在团队合作中,每一个孩子的角色分工是什么,游戏过程的冲突是什么,小组中又是通过什么方式解决矛盾的,游戏目的不是最后实验的成功,而是在这个过程中体会一个团队的建立过程,进而引发孩子思考在团体生活中,怎样更好的凝聚一个团队。所以,孩子们的实验不以成功为导向,而是过程。
同样,滑雪在运动营以追求滑雪技能为目的,而在人文营,滑雪被看作是一个抽象的"困难",我们的引导孩子想出克服困难的方法,又试验哪些是可行的,哪些是不可行的,所以你会看到,滑雪营的教练一一拆解动作,孩子们很快get到教练的技巧;而人文营的孩子们在雪地里身上贴上"战胜困难"的标签,小伙伴们一起呼喊"你是最棒的"!允许孩子与自己的情绪"呆一会儿",允许孩子表达自己"错误的心得"。教练的职责就是保证安全,并没有话语权,在旁边焦急地看着这群"笨孩子"......如果用学习理论来解释,技能导向营依据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不断通过强化练习;而人文营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即在老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学习目的不同,学习方法不同。
好的营地导师处处都是教育,越简单常见的游戏、原始的材料,越能引发深刻的人生哲学。活动形式易模仿,内涵难模仿。
二心理学是怎样应用到营地教育中
青青部落引进心理学元素源于2013年,青青部落在探索主题活动时,教育意义的投入上遇到很大的瓶颈,中国孩子重目的而不是过程,游戏显得单薄无力,其实不单是孩子,应试教育下的成人也有同样问题,不能体会游戏中的乐趣,成了早期探索的困扰。机缘巧合下遇到了清华积极心理学,用心理学的角度引导孩子分享,发现孩子们愿意开口了,积极心理学幸福、乐观、希望等主题与夏令营想给予孩子们的理念不谋而合,从此青青部落人文营开始走心理学路线。
1
心理学在人文营的体现
不但在活动引导上采用心理学开放、尊重、接纳的态度,在性格塑造上也下足了功夫。
从量性研究上,人文营引进中科院开发的脑认知测评系统,可以动态测评孩子的认知、情感、行为的特征,同时根据主题,采用问卷,对于测评的结果给予客观科学的反馈。
从质性分析上,全部由心理学专业的高校大学生和研究生全程对孩子的心理与行为观察记录,分析孩子的性格特点,反馈给孩子和家长。
以"城市生存"活动为例,”城市生存"是营员自己去推销商品,想想一下,有这样的4个孩子,为了赚到钱,他们需要找准客户,需要主动上前去表达商品的特点,还会遇到讲价格或是遭到忽视,困难重重。
1号营员 拿着商品在广场上逛了两圈,丝毫没有人问津,偶尔向顾客问一句"买不买",不好意思的又抽了回来,一个小时过去了没有任何收获,于是去把商品放在了包里,环顾一下其他的,消极等待活动结束。
2号营员 不放过每一个从身边经过的游客,努力去推销商品,看着一个个走过的游客也没有成功卖出去。
3号营员 经过不断尝试,成功推销出去,特别高兴,继续推销第二件商品。
4号营员 看到3号营员卖出商品,急得留下了眼泪。
这个活动我们是在培养孩子面对"失败"的态度,也就是逆商,失败可以让我们感到自己的目标遥不可及,结果导致过早放弃,像1号营员那样。失败也会侵蚀我们的情感,变得消沉、麻木和无奈,就像2号营员那样。但也有很多孩子像3号营员那样不断尝试,改变自己的推销策略取得成功的。还有孩子难以承担失败的压力,过于强调自我意识而无法采取乐观的态度,像4号营员一样。在体验活动之后,我们会根据孩子们的表现,帮助营员改变对失败的态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营员自信,提升逆商。
用心理学的理论解释孩子们的行为,我们人文营经过4年探索,也有了一些心得。
从心理咨询上来讲,心理咨询只有当来访者有强烈改变意愿时,来访者才能改变。而夏令营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作为付费的妈妈有强烈需求,而夏令营孩子没有。所以我们需要在夏令营中让孩子们暴露冲突,情景再现,从而产生成长需求。比如孩子的交友问题,孩子的自尊特点,在夏令营开始时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夏令营的优势在于,当孩子们到新的环境中,容易焦虑,问题更容易暴露,当出现冲突时,我们叫夏令营给孩子们成长礼物,感谢它的出现,在辅导员亦师亦友的陪伴中感悟。
2
心理学在营地中的应用原理
心理学可以解释孩子的行为现象,但从不给孩子贴负面标签,我们一方面通过与孩子的沟通和观察,另一方面向家长了解,用心理学的角度解答孩子和家长的困惑,并一起寻找改善方法。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当来访者的潜意识冲突进入到意识层面,从而使来访者理解自己症状的真正意义并顿悟,此为修通过程。也就是帮助孩子和家长认识到冲突,就可以帮助到孩子。比如啃手指头的孩子可能是对亲子关系缺乏安全感,暴怒的孩子可能是自尊心的渴求,等等。
从认知行为疗法认为,人的情绪来源于所遭遇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情本身。其实孩子接受新鲜理念要开放的多,来自同伴以及辅导员的榜样都可以帮助孩子建立积极思维与行动,夏令营的目标可以是一个好习惯的开始,更需要家庭的配合,让好习惯保持。
人本主义疗法是建立在哲学基础上,认为通过对来访者创造无条件的支持与鼓励氛围,使来访者能深度认识自我潜能,回归本我,来访者通过自我意识来发挥积极向上、自我肯定和自我实现的潜力,来达到改善自我适应不良的行为。
对于孩子们充分的理解和无条件的积极关注,辅导员需要无时无刻的"宠爱"孩子们,对于没有受过心理疗法的辅导员很难做到,但这恰恰是我们孩子最需要的。应试教育忽略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心理机制缺乏的情况下,小时候摔跤时家长的"不疼不疼"、"男孩子不流泪",都是对孩子情感的忽视,孩子的情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不会表达情绪,以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在青春期容易显现。
将心理学技术应用到夏令营,非治疗目的,而是让健康的孩子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