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地教育在美国迄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根据美国营地协会给出的定义,营地教育是一种在户外以团队生活为形式,并达到创造性、娱乐性和教育意义的持续体验。通过领导力培训以及自然环境的熏陶,帮助每位营员达到生理、心理、社交能力以及心灵方面的成长。
鉴于国内的营地教育刚刚起步,对于家长而言,在让孩子参加营地教育之前迫切需要做的是充分认识这种教育方式,再结合孩子身心发育特点和实际需求引导他们参加营地活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家长首先要了解孩子最缺少什么能力或素养,最需要在哪方面去拓展和提升,以及在哪些方面有兴趣。只有首先想明确了这些问题,才能审慎地选择有良好教育理念、资质、信誉的组织方,进而使他们在跨文化沟通能力、领导力、生存能力、服务精神等方面得以发展,在“身、心、灵、脑”上得到全方位的锻炼,从而收获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成长。
反之,假如抱着“出去转转看看玩玩”的想法盲目更风,不弄清孩子需要锻炼和开发的内容,那么走马观之后除了浪费资金和时间以外,孩子还会错失身心发展良机。同样,如果参加营地教育的目的是获取一纸证书,对孩子是否获得成长并不太在意,这无疑是远离了营地教育的初衷,实在是不可取。
国外营地教育在开展方式、项目等方面值得我们参考。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很多家长已经很习惯在假期时间把孩子送到夏令营或者冬令营。据媒体报道,美国有1万多个营地,每年服务超过1000万名中小学生;日本有3500多个营地,每年超过3000万名中小学生参与营地教育活动;尤其是澳大利亚是营地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最紧密的国家,营地教育已被纳入国家教育体系。营地教育之所以在一些国家遍地开花,就是因为其有独特的魅力。国内的家长如果详细地了解营地教育,根据孩子的需求去选择组织者和相关项目,也能达到锻炼孩子身心和发展其个性的初衷。
(作者孟祥杰,蒲公英评论独立评论员,文章29次入选“锐评”栏目。此为蒲公英评论网站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