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贵州省研学旅行协会公布首批十大研学旅行基地,包括修文中国阳明文化园、十二背后景区、四渡赤水培训学院、平坝塘约村、织金洞景区、百里杜鹃景区、棉花山·柑子冲研学示范基地、天眼景区、二十四道拐景区和贵州省青少年活动中心,涵盖生态自然、历史人文、红色文化、农旅融合等,有力推动我省研学旅行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科普研学吸引更多团队
位于绥阳县的十二背后景区,是教育部2018年评定的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该基地结合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全国首个旅游地学文化村落以及诗歌文化和非遗传承等资源,根据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研学实践目标,科学系统地开发了地质科普、自然教育、探险运动、诗歌非遗四大课程体系共21个课程,吸引了省内外学子前往研学。
今年,围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和老年人中医药康养研学旅行两个主题,毕节百里杜鹃景区推出了7条研学旅行线路,提供1天、2天、7天、15天4个不同时长的课程。课程主题包括花卉研习、传统手工艺、茶艺、农耕和中医药康养,游客可在重走长征路、体验种植杜鹃花等活动中,全方位感受百里杜鹃的自然风光和当地的民俗文化。
地处黔南州平塘县腹地的中国天眼科普基地,以“中国天眼”为核心开展的研学活动,吸引了海内外的“学生军团”。该基地针对小、初、高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认知特点,链接课本内容,与“蜻蜓教育”共同研发了涵盖四大类主题的12个天文相关研学课程,涵盖天文学、地质学等7个方面,确保参加研学旅行的中小学生“看有所感、学有所获、研有所得”。
据基地负责人韩明陆介绍,小学研学课题名为《新球天梯》、初中研学课题名为《回望地球》、高中研学课题名为《致牛顿的信》,课程将帮助不同阶段的学生了解宇宙环境是什么、探测宇宙的方法是什么等问题。“此举填补了我省天文科普研学旅行的空白,为扩大科普研学旅行线路图提供了有效参考。”
开辟红色农旅多条路径
红色文化研学之旅是我省研学旅行的一个重头戏。2021年10月中旬,四川省泸州市第十五中学的50名学生奔赴习水县土城镇参与体验四渡赤水研学之旅。3天时间里,孩子们以走红军路、听红军故事等为主要内容,在四渡赤水纪念馆、红军医院纪念馆等地展开场馆教学,并结合“四渡赤水”研学基地课程,通过发放任务卡的形式让小小少年积极参与各项研学课程当中。
从全国各地涌进四渡赤水培训学院的研学团队,让习水县土城红色旅游文化创新区亮色纷呈。记者了解到,习水县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习水段)建设为契机,推进习水红色文化“研学旅”深度融合,充分利用四渡赤水培训学院和四渡赤水革命研究中心这两家当地的红色教育培训机构,开展拓展教学等课程研究与开发工作,着力打造“红培之都”品牌。
与红色文化研学不同,农旅融合研学更注重实地的动手动身体验。此次入选十大研学旅行基地的铜仁市棉花山·柑子冲研学示范基地,就是这样的典型。眼下,该基地正陆续推出一系列集知识性、文化性、趣味性和互动性于一体的研学旅行线路、课程和项目,特色研学旅行品牌的打造作为首要目标。
3月11日,5辆旅游大巴将210多名湄潭一小学生,带到湄潭县复兴镇随阳山村八角山景区,在带队老师组织下在茶产业示范基地开展研学活动。而在全省各地,这样的农业研学镜头也随处可见,各市州的种植大棚、新式农庄、花卉基地等,已成为热门打卡地。
探索贵州研学游新路
3月1日,来自北京、辽宁等地和贵州本地的阳明学专家学者、研究者以及爱好者汇聚贵阳,开启本期阳明文化的贵州研学之旅。研学团队分别对贵阳阳明祠、贵州孔学堂等进行参观考察。
研学游具有市场大、延展长、可持续的特性,已成为教育旅游市场的热点,同时也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在研学游最集中的暑期,各种学生研学团队分赴科普、红色、农旅等基地开展活动。携程网发布的《2021暑期旅游大数据报告》显示,研学旅行已成为暑期定制游的主力,研学旅游产品较2020年暑期增长超过650%。马蜂窝的统计数据则表明,2021年暑期“贵州研学一日游”的搜索热度上升35%,生态环境优美、人文积累深厚、红色文化绚烂的贵州成为人们选择的热门研学游目的地。
深挖研学旅游资源,进一步拉动旅游消费,已成为促进我省旅游发展的一个“驱动器”,各市(州)积极支持研学旅游产业发展,纷纷推出相关研学线路或产品,“研学+农业”“研学+科普”“研学+红色”“研学+文化”等业态缤纷呈现,极大地丰富了旅游市场产品供给。省研学旅行协会会长刘黔表示,旅游产品从早期注重接触和覆盖面的“打卡式”,逐渐向更多个性化需求转变,同时也更注重深层次、主题化等方向的变化。贵州正着力打造一个“贵州研学”公共品牌,培育一支国内领先的高质量研学服务团队,构建一套全省研学旅行服务安全标准,研发一套特色研学课程体系,建设和运营一个研学信息服务平台,走出一条研学产业的贵州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