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营地教育,推荐精品营地;助推素质教育,助力青年成长!国际国内冬夏令营项目细分平台!致力推进健康的营地教育生态!
营地教育网
营地教育公众号
营地教育公众号
营地教育咨询合作

智能渠道报名系统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渠道申请]填写申请资料

营地教育吧(服务号)

×
 
当前位置: 营地教育网 » 营地资讯 » 媒体关注 » 正文

3亿青少年进森林研学,离我们还有多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3-28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中环报见习记者董亚楠  浏览次数:946
核心提示:自2020年全国关注森林组委会启动《全国三亿青少年进森林研学教育活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立“全国三亿青少年进森林”研学教育活动体系、全国50%以上青少年参与森林研学教育活动后,全国多地开展了森林研学自然教育。

  “在森林中怎么分辨方向?”“在森林里遇到蛇应该怎么做?”“哪些蘑菇有毒,哪些可以食用?”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花溪中学百名中学生,带着各种疑问,走进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玉屏山景区。漫步在景区森林步道,研学导师为学生们讲解森林食物链、生态金字塔等知识,让孩子认识森林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

  自2020年全国关注森林组委会启动《全国三亿青少年进森林研学教育活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立“全国三亿青少年进森林”研学教育活动体系、全国50%以上青少年参与森林研学教育活动后,全国多地开展了森林研学自然教育。部分业内人士认为:“自然教育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

  森林研学“研”什么?

  “森林研学是自然教育中的重要一环。让孩子树立敬畏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并学会科学保护自然的方法,是其主要目标。森林研学探究过程,也有助于提升孩子的认知水平、自主探究能力,开阔学生视野,培养乐观向上的精神。”国家林草局宣传中心管理处处长王庆胜说道。

  花溪中学学生鲜佳妮参加完研学活动后,收获满满:“以前只是从书本中、电视里认识森林,这一次身临其境,感受更加直观。原来,森林中的树木和鸟兽,也像人类一样会呼吸、思考,这让我觉得大自然好可爱。我们都应该行动起来,尽己所能去保护它。”

  那么,森林研学“研”什么?是不是只能在森林中开展?如果居住地附近没有森林,怎么办?

  王庆胜认为:“其实森林研学教育的实施场地并不局限于森林,森林研学重视的是户外的教育内容,而非‘森林’的形式。”

  森林是大自然的代名词,森林研学教育是自然教育的一部分。专家表示,森林研学的场地可以是一片林地、一座农场,或是一片海滩、一个城市公园,也可以是管理良好、设施完备的国家森林公园、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沙漠公园、国家海洋公园、草原等。

  营地教育网创始人刘胜海介绍,森林研学的主题和内容可以根据研学目标划分为生态探索类、环境保护类、拓展培训类等方面。

  生态探索类研学活动包括探索场地内昆虫、动物、植物生存条件,建立生态链;探究森林地理环境特征,结合气候、土地、河流等要素,勾勒地理生态环境;了解地理环境与自然生态之间的联系;探究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找寻自然灾害中自然地理与生态的关系等。

  环境保护类研学活动包括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探究树木类型与水土资源之间的关联;学习生态伦理,分析人类生产活动与土地污染之间的逻辑,体悟人与自然的关系;根据自然灾害的成因判断场地中存在的灾害隐患,设计产品或方案助力环境保护等。

  拓展培训类的研学活动可以通过开展定向越野、泥巴厨房、落叶画作等户外活动,培养团队精神,让学生享受网络世界之外、高楼大厦之外的乐趣,放松心灵,缓解压力。

  “你看,森林研学并不像一些人直观想象的那样,只是进森林认植物、识昆虫,它的内容其实很丰富。”刘胜海说。

  沉浸式对话山水草木,探寻自然奥秘

  2020年7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正式施行。其中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和知识普及工作。此外,在林地上修筑科普教育设施,符合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标准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批准,不需要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这无疑为开展森林研学教育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与此同时,森林研学教育制度体系建设也在稳步推进。《国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认定和评定办法》《绿色营地运营发展规划编制导则》《全国三亿青少年进森林研学教育活动自然教育导师培训工作规则》等相继出台,使这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在实践指导方面,国家林草局和全国关注森林组委会还开展了多期研学教育导师培训,举办了多场研学活动研讨会,协调指导各地开展研学教育活动。专家库和志愿者队伍也不断壮大,为开展活动提供了科学指导和技术支撑能力。

  在一系列指挥棒作用下,各地不断涌现出丰富生动的研学实践活动。

  湖北省面向武汉市6周岁至18周岁的儿童和青少年,公开招募60名“小林长”,并推出森林研学课程,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通过沉浸式、互动式的课堂培养他们的生态责任意识。

  四川省教育厅、省林草局联合编辑出版森林草原知识读本,并融入全省中小学课堂,从一草一木、一花一鸟出发,给中小学生科普自然知识和生态文明理念。玉屏山景区作为省级研学基地,还编制了森林研学专属教材,配备研学导师,并建有森林学校、森林博物馆等配套设施,常年开展研学活动。

  陕西省林业局则与陕西卫视联合创新推出了自然体验节目《我们的绿水青山》,以生态文明教育为核心内容,通过对话山河草木、近观飞禽走兽、聆听鸟鸣虫吟,让孩子们在沉浸式的自然体验中学到自然知识、探寻自然奥秘,切实感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21年我们在全国常态化开展了国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评估工作,并认定了26个国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仅这些营地开展的各类研学教育活动就达1000多场,近22万青少年踊跃参与。”王庆胜说。

  如何打通森林研学堵点?

  尽管研学教育活动取得一定成效,但与推动全国三亿青少年进森林研学教育目标仍有差距,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也存在难点和堵点。

  王庆胜表示,目前研学教育的实效仍不明显,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从事研学教育的导师能力也需进一步培养优化。在发展基础上,如管理机制、体系建设、资源共享、经费支撑等方面,也难以满足教育需求。“而且,目前还存在研学机构众多、管理分散、标准不一、没有权威部门统筹等问题。”

  “家长对森林研学的安全保障机制、教育活动内容与学校大纲对接情况等,也存在顾虑。”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森林康养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益辉告诉记者,“目前大部分森林研学教育基地并不属于教育系统,缺乏与中小学校的深入沟通,对学生培养目标的内容和实现策略缺乏系统认识。”

  “此外,个别地方在研学活动中,还出现‘只游不学’‘只游不研’等问题。”王庆胜表示,这些问题都是制约研学活动的重要因素,需要持续发力,下大力气解决。

  针对森林研学教育面临的一系列难点问题,李益辉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方面,要统一制度规范,推动持续发展。从国家层面,根据基地建设的实际需求进行持续、稳定的资金投入,增强研学开展的可持续性;出台统一的基地建设标准,成立管理部门;建立森林研学人才管理机制,提升管理人员专业素养;出台具体可行的激励政策,调动研学基地建设和青少年参与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学校沟通协商,融合教学需求,并坚持以学生为本,助力全面发展。基地开展研学教育要避免活动目标和内容的单一,创设丰富、直观的场景满足学生的感官体验需求,设计动手操作的环节,保证学生积极投入,身心充分参与。

  针对研学活动涉及面广、参与机构多、没有统一标准等问题,王庆胜表示,后续主管部门也会规范管理,加强科学指导和监管。认真做好研学活动整体设计,制定好各项工作制度和方案,建立健全安全责任体系,严格市场准入机制,对各类参与主体实行动态管理和考核,确保不出任何问题。

  “关注森林、走进森林的最终目的,是要发动更多力量保护森林。”王庆胜表示, “希望更多青少年参与到森林研学活动中来,让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成为青少年的行动自觉,让绿色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 营地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营地资讯
点击排行
营地教育(公众号)

营地教育(公众号)

营未来(公众号)

营未来(公众号)

自然教育师(公众号)

自然教育师(公众号)

研学安全员(公众号)

研学安全员(公众号)

营地教育(toB渠道采购)

营地教育(toB渠道采购)

爱拼营(toC拼营)

爱拼营(toC拼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