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地教育行业如今的主旋律成了“思考”,思考营地教育理念,思考如何做线上课,思考如何借此机会提升团队的人效......或者思考如何安全度过这一个漫长的“冬季”。
疫情爆发至今一个月余,一些在疫情中抓住“机”会的营地教育机构慢慢浮现。他们利用已有的优质师资、课程研发能力、或者产品资源,开拓线上新业务,吸引了一部分流量,也让公司能有点营收。
而大部分的新业务,都是“开发线上素质教育课”。于是不少营地从业者们可能都在疑问:线上课对营地机构来说,究竟有哪些价值?做线上课的经验不足,无从下手该怎么办?线上课如何“做大收入”?疫情过后,营地教育依旧会考虑线上授课方式吗?
……
近期,营地教育网找了5位正在开设线上课/活动的机构从业者,来听听他们的答案。另在最后,同时也附上了一位资深的学院老师自述,对营地从业者们来说,可能具备启发意义。
营地从业者们可以利用自身的优质资源,联合各家机构,尝试打磨一个爆款产品
王磊 绿骑士创始人
营地教育行业就像野草一样,杀不死!
它不像线下教培,还可以把线下业务转到线上。如果机构不转型,很可能在这一轮中被淘汰,行业竞争很激烈也很残酷。但对营地教育行业来说,这次疫情属于集体打压,大家都没生意可做。所以除了让从业者的日子比以前更苦一些,算不上大洗牌,坚持活着就有机会。
目前不少同行都在做线上课,也有带货的,但大部分还处在冬眠状态。我们也主要是这两块,做线上课和周边产品的电商业务,另外还在帮合作方输出运营管理方案,给公司带来一些现金流。
现在大家做线上课,其实相比疫情期间损失掉的利润,带来的收入还是太少,大多是为暑期吸粉和引流做准备。这个行业缺乏爆款。去年有一款线上国际博物馆的产品,单价20元左右,破圈卖了10多万份。但今年我好像没看到这样的刷屏产品。我认为营地从业者们完全可以利用手上有一些优质资源,联合各家机构,尝试打磨一款这样的线上产品出来。
此外,我还有一些新想法,我们不光可以在营地里提供一些产品给孩子,线上课也可以做一些产品,然后将这些产品联结,客户对营地教育的粘合度可能就更大。当然,这件事落实会有些难度。
对于疫情的后续影响,我会更悲观一些。我认为营地教育行业可能会持续损失一年半左右的时间。明年夏天,才可能是一个欣欣向荣的状态。
在这个“冬季”里,大家其实可以进行一些业务联盟。比如我会给到一些好的合作伙伴相应的期权和股份,同时因为南北方营地的差异,我们也在商量如何相互导流。毕竟现在抱团的话,这个冬天还会暖一些。
做线上课,课程体系,预期传达,要比经验更重要
王冲 营地教育从业十余年,著有《营地运营》
疫情发生后,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是,行业里各个上下游的人,都开始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了。
比如之前研学培训机构的课程没做到体系化,但疫情发生后,他们的培训更加聚焦和深入了。另外营地教育机构,也把自己的核心产品做了梳理,尝试线上化。
现在营地机构做线上课,算不上是转型,这波疫情过去了,做实业的还是会将重心回归到线下。对于营地教育机构来说,线上课的扎实程度,说到底还是取决于线下体验好坏。
要通过线上课来提高客户粘性,主要是两个维度。第一,情感,孩子和屏幕面前的这位授课老师是有情感联结的。其次,课程的连贯性。要做到这节课不上,那么下节课就学不好的程度。
很多机构会担心自己做线上课没经验,反而会降低客户的粘度,其实没必要。我举一个例子。我最早做线上课的时候,是拿着DV机直接录,然后自己剪,传到网上。那个时候网络还不是很稳定,但也有很多学员满意。
所以我觉得担心所谓用户对课程的感受好不好,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看你的课程体系全不全,延续性长不长,迭代速度是否够快,然后有没有传递给用户一个准确的预期。剩下的,用心做就可以。
这一次尝试,我发现线上课对线下研学、营地教育来说,是一个助力
张建真 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东方国际教育交流中心游学负责人
疫情对今年上半年的影响已经显而易见,我们没有做裁员,但是在薪资上做了些许调整,毕竟上半年的业务已经全面暂停。但我还是挺看好下半年的研学市场。
这段时间让所有营地从业者都停下来,进行学习和提升。我能够感受到整个研学营地教育行业的标准逐渐清晰,大家也都看到了研学营地里一些精品课程的趋势。比如自然教育、科创和国防、红色教育和人文艺术,这些都紧跟国家的教育大纲。
最近团队在做一些线上课和活动。分为两个板块:一个是针对B端,输出一些行业分析、管理和运营标准。另一个板块 ToC,提供一些我们的核心课程,比如英语、航空理论课。
以前对线上这块没什么经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育和技术团队之间有代沟,教育部门想要达到的效果,技术部实现不了,或者需要投入大量成本。但这一次经过对线上的尝试,我们才发现,线上对线下研学是一个助力。
未来研学营地教育有两个趋势。第一,行业整合,有政府资源或者资金实力的机构,如果看好这个行业,进入速度会非常快,那么一些散乱在市场上的“小鱼”将有可能被吃掉。第二,在未来,中国将会有6万~8万(目前1万不到)家营地或基地,在这些营地和基地当中融入社会技能和素养教育,让孩子体验,什么是责任?如何担当民族大任?……孩子的“课堂”会逐渐走向户外,营地的作用会进一步增强。
在线上开拓新业务,有助于避免企业收入模型单一化
彼得船长 欧露克国际教育创始人
我们团队在“过冬”阶段,尝试做一些线上活动和课程,尽最大幅度缩减开支,大家一起扛过这段时间。
做线上课这件事,我觉得要思考一个问题,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
因为欧露克是一家主要做美式营和芬式营的教育机构,我们营地当中的部分老营员,有将来去国外留学的需求。那么,他们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国家和学校呢?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需要做哪些申请前的准备?这些话题可以转在线上来完成。这是我们尝试开拓的新业务,一开始会以免费公开课的形式,后续如果家长孩子有更深入的需求,再提供给他们付费项目。
在做了几期线上活动后,逐渐了解了用户的需求。很多家长对于孩子将来去国外留学,以及前期的课程准备,存在很大的需求 ,我们完全可以延长营员的消费周期,去开拓这样的新业务。
以后,我们会重视线下和线上的同步发展, 也会专门设立部门来负责社群的维护和消费升级。未来可能没有一家纯线上或者纯线下的公司,大家可以借鉴在线上开拓新业务的思路,让自己机构的收入模式避免单一化,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这段时间修炼内功,并尝试了社群营销和课程裂变
周博 尼尔卡普营地教育创始人
对于西北地区的营地,天气回暖往往在4月中旬,所以除去冬令营,目前为止,疫情对我们来说没什么太大的影响。
这段时间我们在完善产品、课程、培训和营销体系,也启动了两个系列的线上公益课。在疫情发生之前,我们总觉得如果停下来修炼内功,就会追不上别人,现在大家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反而是一个好时机。
线上课,我们一块主要是针对家庭教育,营地教育是全面培养孩子的人格,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如果家长跟不上,营地的教育效果也不会特别大。其实在做家庭教育课的同时,也侧面在“占领用户心智”,让用户们能够更深入了解我们。
另一块是线上的敦煌课,这是营地的特色项目。这这些课,目前尝试一些社群营销、裂变的方法,现在已经吸引到一些同行客户来咨询合作意向。
如何让线上和线下进行更好地结合,我们也在不断观察学习。从甘肃省走出去的教育企业很少,本地没有太多学习的机会。
疫情期间,我能有机会和一线的同行们交流,同时也通过互联网,去学习一些新商业思维,比如私域流量、会员订阅制,转而应用到自己机构的营销体系上。
不少资本打算在2020年启动营地业务,行业可能会迎来一个新时期
南晨峰 安徽工程大学体验产业学院副院长,产业学院营地专业负责人
我预测,疫情过后,营地教育可能会迎来一个新时期。过去几年有不少资本在筹备进入营地教育,并打算在2020年启动。
这次疫情,给了营地从业者们更多的理性思考时间。思考教育是什么?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近几年营地教育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但整体的发展还处于初期,距离教育体系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
其实营地教育目前已经在“刚需”化了,将来的高考改革,一定会设定综合实践评定分的门槛。但现在问题是,社会资源还满足不了大体量的需求。
目前国内已经有641家营地(基地)和149家实践示范基地,加上大大小小的景区和闲置地产,有7000多个营地。中国缺营地吗?不缺,缺内功。目前很多营地都在做什么?单向的知识输出,或者是职业教育。
举个例子。大部分营地给孩子上木工课,只关心最后能不能做成一个漂亮凳子,好像在培养孩子成为一名木工。那真正的教育是什么?首先给木工课设定一个培养目标,比如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就引导孩子分组,每组5人,大家一起来决定谁做画图、谁总装、谁检查,让每个人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所在。其次5人是一个小社会了,那么怎么引导孩子去表达自己的意见,化解同伴的矛盾?......这才是品格的培养。
所以这段时间,首要任务是提升人——教师团队的教育价值,其次,创始人要思考如何教育理念,以及如何把教育价值放大的问题,这才是机构的核心价值。其实不光是企业,学校、教育局也在思考这个领域究竟该如何做。如果产学能结合,下半年估计会有一些优秀的路线和课程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