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假期,家长们总是竭尽所能地填满孩子的假期日程,除了报各种辅导班,还放手让孩子独自游学、旅游,希望他能够更独立,眼界更开阔。其实除了传统的夏冬令营外,有一种将旅游、学习、亲子互动和生活体验整合在一起,满足家长复合式需求的“营地教育”模式正在国内悄然兴起。
营地教育,是以大自然为课堂,对于生活能力、生存能力及道德素养的培养。营地教育,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补充和延伸,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营地教育在中国的兴起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长久以来的传统应试教育大当其道,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将目光过多地放在孩子学习成绩的增长上面,导致“高分低能”的学习怪象越来越多。这不仅关乎孩子自身的发展、家庭学校的发展,更是影响整个社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走向,像是一个教育链的蝴蝶效应。
营地教育不像普通亲子游那么强调“游览性”,也不是单纯提供一个地方供孩子们玩乐。“没有围墙的学校”这是对营地教育形态非常好的概括,“没有围墙”打破了学校固有场所的局限性,体现了营地的开放性和多样性,“学校”又没有脱离教育的本质,教书育人,不过不仅仅是课本的知识,更多的是孩子接触社会的知识和技能,对于孩子的个人成长、心理成熟起着重要的作用。
营地,是一个解放孩子天性的环境。在营地里,孩子们可以感受集体生活的氛围,成为独立面对生活的小能手,通过参与项目达到学习的目的,有的项目是自我挑战型的,有的项目是需要团队合作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那么这个环境也是一个包容的环境,遇到问题后会尝试解决,从而达到锻炼自己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营地教育,让孩子们远离了电子产品,他们重新的回到了真实的世界,拥有了真实的同伴,真实的活动以及真实的情感,对孩子的影响深远而持久。
在营地中,每一个孩子需要遵守作息规律:什么时候起床、吃饭、出发;在一个景点停留的时间;晚上还需要讨论、学习,针对一个共同的课题或者一个任务,团队成员要配合默契,分工合作;而这些“项目制学习”是在祖国美好的河山间,在愉快的行程中完成,这就是营地教育“寓教于乐”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