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80后、90后的记忆里,“冬/夏令营”是童年生活中的重要一笔。现在,“冬/夏令营”这类体验式学习的营地活动,时间上已经不再局限于寒暑假,类型也更为多样,成为受到许多家长认可的素质教育形式--营地教育。
营地教育
一种在户外以团队生活为形式,并能够达到创造性、娱乐性和教育意义的持续体验。通过领导力培训以及自然环境的熏陶帮助每一位营员达到生理、心理、社交能力以及心灵方面的成长。
——美国营地协会·1998年
其实很多家长深有体会,现在的孩子在学校接受正规的教育,但是等他们长大之后,我们却发现他们缺少一些生存生活的必备能力。营地教育是相对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而言的一种社会教育模式,它以跨学科理论和实践为依据,以户外团队生活为主要形式,提供融合创造性、娱乐性和教育性的创意课程,鼓励、引导营员探索自己、发现潜能,培养他们在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共处、共赢所需的意识与能力,包括跨文化沟通、领导力、生存能力、服务精神等。
2013年,中国在国际营地界提出营地教育概念,在营地概念上赋予了更多的教育属性和教育理念。2016年堪称中国营地教育元年,当年12月,教育部等11部委联合发文《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标志着研学旅行、营地教育在中小学生成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区别于书本阅读和课堂教学,营地教育侧重让孩子在体验中达成一定目标,完成自我认知,收获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成长,其中有着更多的教育意味,因此不是走马观花式的看与学,更不是简单地将课堂搬到营地。
营地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学校,不会将孩子困在应试教育的枷锁之下,营地不同于温暖的家,让孩子在温室的保护下成长。在营地,孩子需要离开家,离开父母,体验集体生活,通过丰富有趣的活动,探索自然的奥妙,学会与他人相处,独立解决生活问题和社交问题。
营地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玩耍的方式。营地活动通常是科学、丰富、创造、有趣的,通过轻松的方式达到孩子健康发展的目标。
营地教育的意义是让孩子在自然的环境中通过科学的课程度过快乐的学习时光,在有趣的互动、有爱的团体中,学会自我成长提升、合作交流、发现探索,这就是体验式教育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