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唐璐 朱瑞卿
中国大学生武天琪是第一次来斯里兰卡。她没有像别人那样在这个美丽的岛国轻松旅游,而是选择到南部小镇巴勒皮蒂耶的海龟保育中心担任志愿者。
斯里兰卡绵长的海岸线是海龟的天然聚集地,然而如今这一海洋“活化石”的数量正在急剧减少。小海龟的成活率极低,大约1000只海龟卵才能孵化出1只小海龟。而近年来海龟生存越发艰难,被渔网缠住、偷捕行为屡禁不止以及度假村的扩张等,都会让刚出壳的小海龟在回归大海的短短路途中丧命。
巴勒皮蒂耶海龟保育中心位于斯里兰卡南部城市加勒附近。这里是小海龟的庇护所,志愿者们抚育海龟安全度过回归大海前的“婴儿”时期。他们的工作包括把海龟卵埋到安全的沙地、为海龟准备食物、给海龟洗澡和清理沿海沙滩等。
虽然每天工作看似单一,但志愿者们乐在其中。武天琪说,参与海龟保护项目可以在寓教于乐同时,为保护环境、动物和大自然作出贡献,“这种成就感是旅游所得不到的。”
保育中心常年有中国志愿者前来帮忙。负责志愿者管理的团队“义客国际义工”创始人肖荣攀说,自2016年以来,就有超过2000名中国志愿者来到这里,深得赞誉。
保育中心的当地员工佐亚扎不仅是海龟保护者,也从事海龟保护研究。他风趣地告诉新华社记者,小海龟的性别并非由染色体决定,而是由气温决定,当沙坑内温度超过30摄氏度时,海龟卵就将会孵出雌性海龟,低于30摄氏度时,孵出的就是雄性海龟。
然而,全球变暖加剧正在让海龟界变成“女儿国”,自然繁殖的海龟中“十只有九只半都是女的”,所以调节沙坑温度、人工干预海龟性别是目前海龟保护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一位正在给沙坑换沙的中国志愿者告诉记者,调节沙坑温度就是调节沙子的厚度,然后定期换上新沙,保证空气流通,然后在沙滩上放一些遮挡物。
记者在海龟保育中心看到,小海龟分别按照孵化后1天、2天和3天放养在不同的池子里。工作人员表示,这是为了让这些刚刚孵化的小海龟适应海水,练习游泳,以防过于脆弱的龟壳经不住海洋的考验。
保育中心不仅是“育婴房”,还是生病海龟的“医院”。看护池里通常会洒适量抗生素药液,防止从野外救助回来的海龟感染炎症。在这里,海龟治愈后会被放生,而缺肢断腿的残疾海龟难以在野外继续生存,通常就会留下“养老”。
米问问是流行文学作家,她带着10岁的儿子一起参与了保护海龟亲子志愿者项目,这次的经历让母子感触颇深。她说,通过清洁、挖沙、搬沙、埋卵等工作,孩子学到很多关于海龟孵化的知识,更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我们看到,海龟数量少与环境问题密不可分,如果我们保持海洋洁净,不丢弃垃圾,自然环境中生存的海龟就不会存活率这么低。”
肖荣攀介绍,2017年他们一共放回了1.8万只孵出的小海龟,救治了16只生病海龟,其中13只在治愈后重归大海。
保育中心的海龟保护项目指导员卡敏达对新华社记者说,在斯里兰卡,类似规模的保育中心还有四五家,“没有这些志愿者,我们将难以维持海龟保护区的运作。感谢所有为拯救海龟后代而与我们并肩努力的中国志愿者,相信会有越来越多中国人理解和加入我们的事业。”
保护海龟、保护环境也正是来自中国的志愿者的心愿。米问问向记者表示:“保护海龟仅仅是我们为保护地球自然生态所作的一点微薄贡献,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参与到生态保护工作中,也让世界看到了我们的努力。”